【关键词】有效教学、提升作文亮点的技巧、教学环节设计、慧眼识亮点
【内容提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入手,明确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介绍了提高课堂作文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抓住亮点。该策略主要包含五大技巧:题目要新颖、善用题记、写好“凤头”、 巧妙引用诗句、妙用“媚语”结尾。文章以《点亮文题》的教学案例进行具体说明,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要“慧眼识亮点”,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这个短语可以说是时下各级学校的“最流行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上至高中下至幼儿园的教育者们最热门的科研课题。其实“有效教学”的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即频繁出现,并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性教学已成为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
对于有效性教学的定义,比较通俗的看法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俗地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依据,探索影响写作效益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力争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2009年9月我申报了惠州市一般性课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及教学模式的构建》。申报以来,本人在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尤其在抓住“亮点”教学,提升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
步骤一:探索、总结提升作文亮点的技巧。
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在一个小时内创作的小作文(中考作文500~800字),能否瞬间吸引老师的眼球,有无亮点非常重要。“亮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含义:①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②比喻突出的优点。一篇优秀作文的亮点当然是指让读者觉得精彩、动情的东西。可以是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一笑百媚生的结尾;可以是新颖独特的见解,深邃丰厚的哲思,奇特瑰丽的想象,也可以是描写精彩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处景物、一种修辞、一番感受……“亮点”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策略。通过实践研究,我总结了几种提升作文亮点的技巧。
亮点一:题目要新颖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非命题作文。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人靠衣装”,文,则要靠题装。语
亮点二:善用题记
题记是揭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的句子,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写作文巧妙地拟写题记,等于替文章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如《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又如《感谢父亲》的题记:“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题记中把对父亲的敬爱抒写得情味悠长,赞美了人世间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亲情。
亮点三:写好“凤头”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为阅卷老师看到的首先就是“它”。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如《智者无言》的开头:“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通过排比,发人深省。《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紧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哪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我说,杂,就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用“心”写作》的开头:“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也一样,要写出绝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为之”。《知人者善,自知者明》的作者开头写道:“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这些对人对己的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轻视别人。有道是:‘知人者善,自知者明’”。
亮点四:巧妙引用诗句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亮点五:妙用“媚语”结尾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富含哲理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如《心中有光》结尾:“心中有光,那是信念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此结尾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步骤二:开设专题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提升“亮点”的技巧。
以上共总结了提升文章亮点的五种技巧,针对这五种技巧共设计了五节专题指导课:《点亮文题》、《题记,使文章锦上添花》、《“凤头”,作文成功的基石》、《腹有诗书“文”自华》、《“尾”不惊眸语不休》。以下是《点亮文题》教案设计,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导语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此文题就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题好一半文”就是这样来的。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兴趣,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青睐有佳,从而获得高分。那么,如何才能拟出一个好的作文标题呢?
二、明确拟题原则
1、切合主旨
扣住题意,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才能把握材料的主旨。
2、紧扣文体
文章的标题应该体现文章的文体特征。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记叙文的,题拟议论文的题目,就显得不伦不类,文不对题。
例:记叙文的文题,《关爱,原来就在身边》、(2006衡阳市中考卷)。
议论文的文题,《自信——成功的基石》(2005衡阳市中考卷)。
寓言的文题,《虎大王的悲哀》、《农夫与狼》《诚信漂流记》
3、具体实在,小中见大
只有小中见大,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否则就会流于空洞。如:《母亲为我点亮心灯》、《老师,我心中的明灯》(衡阳市2004年中考以《灯》为话题),这样就把灯这个大话题化小为写人的文章了。
4、既精练简洁又有文学色彩,尤其要新颖,有创意
新颖、有创意的标题,能吸引人注目,并扣住读者的心弦,使之有新鲜感,产生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钢笔的独白》。总之,好的标题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板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琅琅上口,看起来赏心悦目。
三、介绍拟题方法
1、巧用修辞法
拟题时可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物、拟人、引用、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借代、夸张、移就、仿拟、双关等修辞手法,常常能给人以生动鲜活、含蓄形象、新颖醒目的感觉。
如:比喻,《理解是路,爱是桥》《友谊如花》(2005衡阳市中考卷)《信念,心中的明灯》(2007年四川广安市中考卷“信念”);
拟人,《与爱同行》(2005衡阳市中考作文)《放飞孩子》《给青春一对翅膀》《与诚信同行》;
对偶,《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晶莹雪•寂寞林》、《遭遇挫折,超越痛苦》、《今夜月明》等;
对比,《哀痛者,幸福者》(2007年山东济宁中考卷“幸福”)
反问,《这点痛苦算什么?》《生命岂能被挫折占据?》等。
2、巧借巧改法
巧借巧改诗词歌赋、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合适的就直接拿来用,不合适就改改用。如《红色生死恋》、《天若有情天不老》、《成功乃失败之母》、《小桥流水人家》。
3、数学公式法
将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其他科目的人们比较熟悉的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这种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常常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乐于助人+悄悄走开=?》、《1+1+1>1》、《知识+干劲=效率》、《成绩≠素质》、《忍让≠懦弱》等。
4、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如:《白云•夕阳•歌声》、《那山•那水•那人》(2006年益阳中考卷“感恩”)、《雨季,不再哭泣》(2006年永州中考卷“微笑”)‘《今夜春风又起》(2006年岳阳中考卷“心事”)
5、并列词语法
将相关或不相关的词语并列起来做标题,既能使标题简洁明确醒目,又能突出重点,易于把握写作中心和文章结构形式等,同时也很容易操作。如《蓝色蛹•金色蝴蝶》、《瞬间与永恒》、《词人•酒徒•钓客》、《黄花•明月•心灯》(2004衡阳市中考以“灯”为话题作文)。
四、实战演练创亮点
提供两道中考作文题,学生用所介绍方法进行拟题训练。
①有时,我也想
②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或自拟题目,要求新颖、有创意。
五、师生共同品评赏“亮”题
学生比较有创意的拟题:《有时,我也想化作春泥更护花》、《有时,我也想一笑而过》、《有时,我也想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有时,我也想燃烧》、《有时,我也想飞翔》;《与李白对酒当歌》、《诗林,世界奇葩》、《宋词,一杯品不尽的香茗》、《诗词•境界》。
当然,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单凭写作指导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师还要“慧眼识亮点”,既要能细心、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学生习作,要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识:一、多用肯定性的评语。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二、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三、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
总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们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学中一定要多揣摩、多总结反思,让写作教学不再成为语文教师头痛的“试验田”。
参考书目:
①《有效教学》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轻松挑战高分作文》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