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实践创新力担当意识共同推动两地跨地区教共体的建设

时间:2014/11/21 10:39:02  作者:办公室  来源:未知  查看:
  “钱塘印记”是钱塘区学正小学牵手开化县淮镇中心小学,以钱塘江为文明研讨载体,充分利用杭州和开化两地文旅资源优势,打开的跨学科教育研讨课题。   
  开化和杭州一衣带水,是钱塘江的源头和江尾。开化县地处钱江源,是国家级生态县,素有“歙饶屏障”之称,钱塘区作为江海之城,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的方针,大力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      浙西山区的开化和钱塘江入海口的钱塘区拥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情育一方风俗”两地虽是一衣带水,但自然环境、经济文明都有着明显差异。      “钱塘印记”正是在多样化的钱塘江文明视域下,环绕文明(诗路钱塘)、人物(传人访谈)、美食(探寻“乡”味)、修建(家园的桥)、民俗(非遗探寻)、产业(多元发展)六大主题,打开跨学科调研,使两地学生了解、体会、体会钱塘江文明,并在实践中参与两地文明建设,然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求才能。      比如诗路钱塘主题,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用文字诗歌记录着钱塘江沿岸的景色,为了让同学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文明:诗路钱塘”环绕钱塘江的源头和江尾的诗词、诗画、诗人打开。以“诗”串文为主线,以“诗”为点睛之笔。两地学生经过搜集当地景点讲解的资料,选择能表达出钱塘江源头和江尾的诗词意境,然后了解钱塘江的壮美景象,激起对家园的酷爱。      再比如探寻“乡”味主题,杭州市钱塘区接近入海口,四季有不同的江鲜,开化有不同山野(蘑菇,鲜笋等)、青蛳等。在 “美食:”探寻“乡”味的主题学习中,学生能够经过造访了解当地乡宴的经典菜肴,体会不同美食带来舌尖上的幸福,感触两地民俗民俗的差异。   
  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学院小幼教研评价中心主任方亚琴表示,“钱塘印记”的开发和构建,有利于增强两地学生对本土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学生对民族文明的认同,然后愈加文明自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也能激起学生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求才能、实践创新力以及责任担任意识,一起推进两地跨地区教共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