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用灵动管理成就智慧课堂

时间:2014/11/21 10:39:02  作者:办公室  来源:  查看:

最近,我看了一则报道,报道里说,某省教育厅组织的校长考察团在赴英考察期间,发现曼彻斯特30余所学校的教师都没有备课本,只有个别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些零星的小卡片和各式各样的学具。当考察团一位校长问及教师上课是否需要教案这个问题时,当地的校长介绍说,英国所有学校的每门课程都要求教师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根据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科教学计划吸纳和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自行开发与设计教育教学内容。而她作为校长,从没查阅过教师的教案,只有在征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走进课堂去听取教师的教学设计,去观赏师生的现场展现。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课堂氛围是那么轻松自在,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是那么高涨,师生们的合作与互动是那么和谐。

 

看完报道,我们不得不相信有了音乐的渲染和学具的充实,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才是孩子们所向往的成长的乐园。

 

静下心来仔细回忆、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有人认为备课是一种形式,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不实用,不备也罢;还有些教师尽管写的教案内容详尽,条理清楚,但这并不等于就是精心备好了课。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只有预设的条条框框和按部就班式的课堂是枯燥的,没有灵气的。报道中那些没有教案的教师,看起来似乎没有怎么准备,其实恰恰相反,他们在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备学生、备教材。像这样精心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富有创意而又科学实用的的“教案”本身就是一种预设,至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则要求教师在心中有教案的基础上做到“目中有人”,即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教学资源作适当调整,从而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课堂之静池才会激荡起缕缕涟漪和阵阵浪花,这种境界下的课堂才是具有实效的创新型课堂。一句话,有理性、有生成、有灵气的课堂,才是有价值、有情趣、有魅力的智慧课堂!

 

那么,拿什么来成就智慧课堂呢?我认为学校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有灵动管理的勇气,才有可能引领教师步入智慧课堂的殿堂。

 

所谓灵动管理,就是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地位,在尊重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教学效益的“内核”是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管理的重心应指向于通过开发教师潜能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点与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英国曼彻斯特学校能够这样管理,我们也不妨从中借鉴借鉴,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到课堂教学上来,淡化对教案的检查和评比,更多地关注于教师的精神解放,给教师足够的时空去解读教材,品味教材,让教师成为驽驾教材的主人,及时捕捉和利用教学中可生成的活力资源来解放教学过程。另外,学校教学管理者在“俯下身”走进课堂的同时要善于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样,不但能感同教师教案设计的美好与遗憾,感受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与童心,还能领略教师临场发挥的技巧与风采。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管理非坐而论道,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学校管理者不仅需要具有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和勇气,更需要积极开展切实有用的校本教研。让校本研究引领教师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课堂故事讲述、教学问题累积、教学思维反思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活动,让教师学会讲述自己的课程故事,书写切身的课程生活经验,反思教育教学的遗憾,变“说课、评课”为“论课、研课”,定期赏读教师的点滴灵感,让教师充分享受笔耕的乐趣与获得赞美的愉悦,以此来鼓励教师坚持笔耕不辍,让他们在分享课堂教学集体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幸福指数。这样,真正俯身服务于教师的灵动的课堂教学管理,便是全心全意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的教育真谛。

 

 

(钟映宁,女,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惠阳区永湖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语文小学高级教师,惠州市首届“教育拔尖人才十百千工程”名教师侯选人。从教十多年来,老师集思广益,潜心教研。天道酬勤, 她主持的区级课题《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项目于20075月圆满结题,并荣获惠阳区科研课题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她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曾获得市、区级和国家级奖励。她先后荣获惠阳区优质课展评二等奖、“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惠阳区优秀教师”和首届“惠州市乡村明星教师”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