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名同學從撿拾學校裏的一片廢紙做起,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引領了學校文明新風尚。」日前,在八中教育科學研究的一次升旗儀式上,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董亞為4名學生頒發了德育獎狀,並號召大家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這四名學生並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反而是產生在他們身上的德育小故事被「捕捉」後受到了學校贊譽。

瞄準「小切斷」,從細微處下手抓德育,是八中教育科學研究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行動。據介紹,為了推進德育工作有效落地,八中教育科學研究將德育融入到學生的一日生活、學習當中來,並充分發掘升旗儀式的教育效果和文明內涵,緊扣「環繞一個主題、講好一則故事、誦讀一首經典、進行一次贊譽、做好一周提醒」五個要素,構成了學校獨有的「升旗文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美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為了做實「大德育」,八中教育科學研究在瞄準「小切斷」的一起,還改動傳統的思政講堂「重理論知識、輕聯絡現實」的固化思維,打通思政小講堂與社會大講堂的堵點,為學生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講堂」,匯聚身邊德育資源,先後組織學生走進濟南戰役紀念館、山東省博物館、泉城路辦事處、槐蔭區檢察院等實踐基地,在社會大講堂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與此一起,學校以思政課變革創新為關鍵,依托學校模仿政協社團積極展開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重視民生難題下手,在實踐中涵養家國情懷、提高學科素養,使學生成長為推進社會進步、國家展開的芳華力氣。自2018年參加全國青少年模仿政協活動以來,學校5年間先後斬獲優秀團隊、最佳提案等多項集體榮譽,多位師生取得個人大獎。2022年9月,學校被頒發「全國青少年模仿政協活動演示基地」,成為濟南教育系統的唯一代表。
中小學生作業、睡覺、手機、讀物、體質辦理……2021年上半年,教育部相繼出臺多個文件,對「五項辦理」做出布置。「『五項辦理』聯系學生健康成長、全面展開,是深入推進立德樹人的嚴重行動。在這五項辦理中,最難控製的就是手機辦理。」副校長楊封民表示,隨著信息化的快速展開,手機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可是,手機卻給學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為了進一步推進「五項辦理」相關方針落地,有效解決手機辦理這一德育辦理難題,學校面向整體教職工舉行專題研討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了「舉行班會-宣布建議-簽訂公約-個別請求-一致辦理-應急借用」手機辦理「六部曲」,構成閉環辦理,使得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這一現象根本絕跡。八中教育科學研究還將手機辦理的範圍延伸至學校周邊,要求學生在校門口周圍50米範圍內不允許使用手機。

德育工作需要培養和引導,更需要辦理和點評。為此,學校樹立完善《德育辦理崗位職責》《班級量化考核細則》《違紀學生處分法令》等製度,讓德育工作的展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度可評。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一致印製了《班級日誌》,完成了辦理目標「清單化」;不斷擴展德育辦理邊界,組織教師放學後在學校周邊進行德育巡查,根絕學生校外違紀;不斷優化學生綜合點評辦法,讓平時表現和日常量化成為期末點評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