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对2012年教育乱收费信访举报办理及查处的10起典型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中国教育报》
又是一大堆教育乱收费“典型”!教育乱收费治理多少年了?啥时候是个头?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设立多少年了?还要存在多少年?除了一再通报“典型案件”,这个办公室究竟是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这么一个办公室,可教育乱收费的名堂咋还是这么多呢?
择校费和择校“退款手续费”、学前班赞助费、购买教辅材料费、补课费、军训费、资料费、教师有偿补课、“罚款特色班”、期末考试费、月考和期中试卷费、单元测试卷费、新课改导学案费、购买“校鞋”、学生自购桌椅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花样翻新,但肯定不是全部。如果要把全国各地教育乱收费的名堂汇总一下,估计可以编出一本“魔鬼词典”了。到处都是整天喊“教育创新”,可也没见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一些地方的教育质量还是一塌糊涂,也难怪啊,工夫好像都用到教育乱收费创新上了。
各地年年都自吹自擂,教育创新成果如何如何多,教育乱收费治理如何如何卓有成效,恐怕全都是纸上功夫文字游戏。撤校长职罚学校款清退违规收费或者结余上缴国库,处罚看上去似乎很严厉,吓住谁了?如果不是举报到教育部,这些乱收费案件会不会被通报受处理?事实上,不敢乱收费的学校大概凤毛麟角,我怀疑,如果各地群众都举报的话,教育部的网站估计也要瘫痪,要么把教育部的电话打爆。很多家长早被乱收费治得没脾气了。
教育乱收费败坏了学校的名声,也摧垮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尤其是严重扭曲了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对教育的认识,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既然目前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办法不那么“卓有成效”,那就有必要换个思路。不要就事论事只让校长负全责,可以考虑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领导也连带受处分,校长撤职的同时,主管局长也跟着下台。你看看,还有哪个局长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乱收费?哪个还敢在公众眼前虚应故事?哪个还敢拿校长虚晃一枪糊弄公众?哪所学校哪个校长还敢不给局长面子继续乱收费拆局长的台?进一步让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也连带受处分,我以为也不算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