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的学生彭锦佳和林进宽正在紧张地修正手机游戏“坑爹3”的BUG(漏洞),希望能够超越师兄们研发的“史上最坑爹游戏1”在苹果APP中国区应用排行第2的辉煌。
他们所在的实习单位珠海顶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广科院学生和老师共同成立并进驻到学校的公司,堪称珠海职业教育实践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今后,上述现象也许将屡见不鲜。在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珠海业界对此不无激动。
当前,珠海正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在此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除了招才引智,珠海同样关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目前,珠海已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12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居全省第二,规模和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在高等教育稳步前行的同时,珠海的职业教育近年来也蓬勃发展,这里致力于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筹建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紧密合作的珠海区域职教集团,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护航”……成为珠海壮大“三高一特”产业人才库、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探索。
职业教育春天来到6月27日,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一汽大众等30余家企业与广科院共同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
这是珠海职业教育第一个专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委员会。在成立会上,广科院院长刘惠坚不无激动。因为作为办学主体之一,企业愈加愿意投身到职业教育领域。
而让他更兴奋的是,在此前几天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勾勒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蓝图。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目标、方向和重点工作,在我们业界看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来了!”刘惠坚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珠海积极构建具有珠海特色的产教结合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拥有11所中职和3所高职院校,与产业布局相适宜的中、高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板块雏形初现。
这与珠海全力构建“三高一特”(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努力是相辅相成的。
“在‘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发展中,不单需要研究人才,还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配套,而职教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城职院”)院长刘华强接受采访时表示。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际上,近年来珠海职业教育取得了不俗成绩,对城市发展起到有效支撑。
以城职院为例,目前该校承担了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50余项,直接服务珠海发展的有51项,确定了以电子信息、数控技术和社会工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并带动开展了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中德合作特色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空、空调制冷等相关专业建设。
该学院每年6000多名毕业生大多留在珠海就业,部分毕业生更是成为“三高一特”产业的技术骨干。
如今,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顶层设计”,对业内人士和珠海发展都是利好消息。
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当然,利好无法掩盖挑战。摆在珠海职业教育发展面前的,是资金投入单一、院校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在经费、师资、办学条件、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职业教育都与普通高中、传统高等教育存在差距。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传统认知还没有根本改观,也让许多社会资源自觉不自觉地“拒绝”投入。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尽管在校生已达28720人,基本实现职普教育发展大体相当,但其投入仍依赖“国家财政”。有数据显示,近3年,珠海中等职业教育总投入1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达14亿元。
在城职院院长刘华强看来,职业教育缺的不仅仅是钱,其他各类资源投入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样重要。“尽管学校20%以上的老师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但要满足学校教学需求仍然不够,师资结构还需要优化加强。”
事实上,珠海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企业也愿意与中职乃至高职院校签项目,办“订单班”直接从学校招人。
然而,这张“成绩单”的背后也有着隐忧。
“有些中职院校开始提前学习高职内容,而高职院校加压学习本科乃至更深入的教学内容,不顾学校师资力量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教学定位。甚至是看到哪个专业好招生好就业就增设,导致职教资源的重复浪费,更形成不必要的竞争。”刘惠坚不无担忧地说,这不利于珠海人才培养结构优化。
他认为,其原因在于职业院校整体规划机制的考虑不全面,“这不是一个学校两个学校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出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实现院校的错位发展”。
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对于正在珠海顶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林进宽来说,“水土不服”的日子已经过去。
到公司没几天,他就发现在学校学的编程语言种类、逻辑框架理论与公司需求有差距。他花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才将所学的java编程语言熟练地转化为公司产品使用的c++编程语言。
此并非孤例。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产业与就业对接不紧、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等因素,职校学生从求学到就业的跨越,也并非一帆风顺。
刘惠坚直言,目前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择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无法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的资源特别是业师(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未能深度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也导致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不理想。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去推动解决。”他说。
目前,广科院正着力推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在广科院,有一座由微软(中国)公司、苹果(中国)公司等10多家知名IT企业与该校共同投资建设的“移动应用开发中心”。在建立的短短几年内,中心就成为了学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基地。曾列苹果免费APP下载量前三名的“超级变声器”、“史上最坑爹游戏”等移动应用软件都出自这里。
“目前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电子、汽车、机电、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大专业都在推进‘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模式。”刘惠坚介绍,这种教学模式采用以企业真实案例为内容共建共享的专业资源课程进行教学。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在人才培养各环节承担不少于50%的工作量,校企双方还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这让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好苗子,又节约了双方成本。”珠海市旺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益恭说,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与广科院机电学院合作,如今将部分生产机床车间搬到了学校,学校提供设备供应生产,企业负责技术教学和学生实践。
接受过台湾职业教育的詹益恭,将两地的职业教育做了对比:“本土职业教育往往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模式,且理论学习时间大大多于实践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在校学习内容难以与实际工作对接,教育与就业产生脱节。”
他说,如今其企业招募的新员工,尤其是技术类人员基本都要经过半年左右培训才能真正上岗。珠海职业教育还需加强实践教学。
期待中的区域职教集团机遇与挑战均摆在眼前,珠海拿什么迎接职业教育的春天?
“改革”成了多位业界人士给出的关键词。他们普遍认为,应该改革现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专业设置,从而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并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刘华强建议,在支持做好资金、师资保障的情况下,珠海应充分利用本地应用型高校、高职、中职技工学校、民办职校、企业办职校等多层次、多元化职业教育资源,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有益探索和试验,打通职业人才教育中、高职、本科乃至研究生的“立交桥”。
刘惠坚透露,目前以市政府为主导、广科院牵头,珠海正在筹建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紧密合作的珠海区域职教集团,预计今年可以正式成立。
“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学校之间抢专业、抢生源、抢师资、抢设备等无序竞争现象,引导错位融合发展。”刘惠坚说。
从理想状态看,届时,珠海所有职业教育信息、人力资源、教育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将逐步进行共享与互补,形成职业教育的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成果转化链和继续教育链;各层级的行业企业资源也有望借由该平台成为珠海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从而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打造多元化职教发展格局“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李克强总理的一番话,也为地方探索指明了方向。
在珠海市教育局职教科科长李永奇看来,珠海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尝试“双元制”职业教育。
在德国,有一种职业教育称为“双元制”,即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与中国不同,那些希望习得一门技能的学生并不是直接到学校报名,而是先找到招收学徒的企业,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再到相应的学校学习。学生每周花三至四天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花一至两天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
培训结束后,学徒通过考试可获得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技工证书,就职也随之开始。双元制教育将德国65%以上的年轻人培养成熟练工人,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职业习惯、职业纪律。
“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得到了需要的技术人才,减少了员工适应工作时的融入成本;对于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来说,培训时有补贴,培训后还可以直接就职,这是个福音,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在李永奇看来,“双元制”是一种多赢模式。
不过,他也认为,要让企业“愿意”接受这种模式,还需要政府“软硬兼施”。“一方面要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与此相关的努力,珠海正在尝试。《珠海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讨论稿)(下称“《条例》”)已在酝酿之中,旨在为校企合作“护航”。
刘华强十分期待《条例》尽快推出:“这将从法律的层面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和标准,也是珠海职业教育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探索,可以更好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人才。”